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安市成为全省首批通过国家验收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怎样的探索与创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普及普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实地走访,探寻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功密码,以期为全省各地市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童年奠基,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海林市:名园引领 集群奋进
在海林市的乡镇幼儿园里,一场教育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走进三道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在新铺设的草坪上欢笑奔跑。短短两年时间,楼内墙面粉刷一新,卫生间、地砖、实木门、暖气片等设施全部更新。园长自豪地说:“我们的硬件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柴河镇中心幼儿园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室外操场铺上了崭新的悬浮地板,赛龙舟多人协助车、幼儿货运车、五人管道滚筒车等器材一应俱全,室内全彩电子屏更是让幼儿园科技感十足。
硬件升级只是第一步,软件提升才是关键。“为了进一步提升乡镇园和民办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我们实行了区域学前教育集群化发展模式。海林市第三幼儿园作为全市集群核心园之一,主要负责第三责任区内12所幼儿园的帮扶工作,通过管理共进、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发挥名园带动作用。” 海林市教育局长崔玉宝介绍,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问题,该市还创设了“校长谈园长说”圆桌论坛,每一次热烈的碰撞交流,都是一次对教育问题的实战练兵。

走进海林市第三幼儿园,记者看到园内信息化设备和生活设备齐全,室内外辅助用室、玩具和活动器械充足,多功能室、织染坊等八大场馆、25个区域活动空间,孩子们的生活生动多彩。室外安吉游戏、大型组合玩具等十大户外游戏场上,孩子们正在探索着游戏的世界。
“我们主要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学科带头人业务引领、骨干教师示范展示、学段教师互动研讨等方式,研究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实质问题。”海林市第三幼儿园园长吴静介绍,该园作为集群长,下设了乡镇园“小雪松”和市区园“小红苗”两个子群,通过集群课程的高效推进,多视角、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一系列研培活动。海林市第三幼儿园每学期定期组织研学活动,深挖牡丹江的红色基因和黑龙江的资源禀赋,将红色课程和生态课程融入基础课程,做好德育教育和劳动启蒙,帮助幼儿们通过“行走的课堂”开阔视野。吴静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宁安市:强基固本 足额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县级市面临着城区幼儿园师资短缺的挑战。然而,宁安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将农村富余幼儿教师转岗到城区公办幼儿园,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问题。
“现在,乡镇教师有补助,刚参加工作每月收入就比城区多五六百元,随着乡镇工作年限的增加差距可达千元。而且乡镇工作三十年可以破格晋级副高级职称,工作量也小,因此很多教师不愿转岗到城区。”宁安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房修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尽管困难重重,但这一举措背后,经过了宁安市教育部门的深思熟虑。
记者走进宁安市第二幼儿园,记者看到这所由民办园改制而来的公办园历经两年半的奋斗,已经成功跻身省级一类幼儿园行列。从充满童趣的班级布置、富有创意的走廊楼梯环境,到开阔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每一处精心设计都融入了教育元素。
“从接管时仅有96名幼儿、4个班级、36名教职工,发展到本学期361名幼儿、12个班级和1个早教中心、65名教职工,我园的各项工作正向叠加、积厚成势,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宁安市第二幼儿园园长张琳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同样感受着家的温暖的还有在这里工作的教师和保育员。“像我们现在所在的食育坊,还有走廊那边的木工坊、织造坊、印染坊、steam教室等专项活动室,很多都是我过去在乡镇工作时没有见过的。”42岁的李晓霞是去年刚刚从乡镇调岗到这里工作的一名专任教师。她告诉记者,来到城区后,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提升了教学方法。
从办园之初就在这里工作的保育员董思琦,亲身经历了园区的飞速发展。 “过去孩子少,三楼空荡荡的。如今,你看到这些户外游戏环境,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出了充满野趣的自然游戏空间,这在过去也是难以想象的。”董思琦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带着记者走进操场。在这里,沙、水、泥、石、树等自然资源被巧妙融合,通过堆坡造洞、砌筑台地、开挖沟壑、设置索道等方式,模拟出自然生态的地形韵律,形成了独特的“微地形”景观。
牡丹江:督导增效 幼育提质
“资源配置、政府保障、保教质量、社会认可度这些都是核心指标,因此我们要聚焦关键指标精准发力,确保高标准通过评估验收。”市教育局一级主任科员陈琳正带领着各幼儿园园长深入解读《黑龙江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方案》。通过案例剖析和实操指导,他帮助园长们全面把握政策要义,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地生根。

2024年,宁安市、海林市圆满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成为我省首批通过国家验收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林口县已于2024年按计划完成市级初核,并接受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过程性指导,今年3月林口县接受了省督导室对相关材料和数据的网审,目前正在整改,待合格后接受省级评估;东宁市将于今年参加督导评估,目前正在进行县级自评,按计划将于4月底前完成市级初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尹宏涛细数时间表与路线图,“按照省、市县域学前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规划部署,我市所辖10个县区从2020年开始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和认定工作,2022年接受省级第一批督导评估验收,将于2028年完成全域创建工作。”
分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先突围的“三大法宝”,尹宏涛倾囊相授。“统筹谋划尽早布置、积极推进市级督导、注重工作过程性督导。”牡丹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市县两级政府精密布置,尽早启动。牡丹江市及所辖县区分别成立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总体规划。组织抽调督导、学前和教研部门精兵强将,加强培训,落实布置。
“我们成立了专项督导组,一个年度两次对即将参与国家、省级验收的县区进行过程性指导和专项督导。同时,借助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对‘双普’工作提前摸底,排查问题。通过一年三次的指导,有效帮助县(市)区理解‘双普’工作本质,完善创建工作,提升工作水平。” 尹宏涛说,通过过程性督导,帮助各县区在创建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在牡丹江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攻坚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政策解读到实地督导,从资源配置到质量提升,这座城市正以实际行动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孩子们的美好童年筑牢根基。